
媒體中心
送餐機器人突顯餐飲業的智能化
- 分類:新聞資訊
- 發布時間:2021-07-16 10:55
- 訪問量:
【概要描述】智能餐廚可減少人力成本 還能吸引顧客“打卡”
?
?
? 智能餐廚設備有利于提高效率,減少人力成本。
?
? 據業內人士估算,一個有4層托盤的送餐機器人,一次能夠運送菜品8盤到24盤;在一家約2000平方米的餐廳,用送餐機器人傳菜,從后廚到前廳僅需40多秒,安裝新的設施設備投入200多萬元,但可節省15個左右的人力,一年半左右就可收回投資。一臺用于團餐企業的大型一拖三智能烹飪系統,可以實現蒸煮炒炸等各種烹飪手法,代替3個大廚,成本為25萬元,不到兩年就能收回首期投入成本。
?
? 以海底撈為例,根據海底撈上月發布的2020年半年報,上半年收入97.6億元,同比下降16.5%;凈虧損9.644億元。僅員工成本一項,就從去年同期的36.52億元升至40.74億元,占收入百分比從31.2%增至41.7%。海底撈也在嘗試用科技替代一些可標準化的勞動,比如配菜、傳菜等。根據瑞銀(UBS)的估計,使用機器人可使海底撈減少37%的勞動力,每月節省約17.2萬元。
?
? 智能化的全新就餐體驗受歡迎。無人餐廳、送餐機器人、自動炒飯機,其本身具有的“黑科技”屬性,成為吸引顧客的“招牌”,顧客更樂于拍照互動和分享,也不失為一種營銷方式。記者發現,在大眾點評上,一些使用智能化設備,尤其是機器人的餐飲門店,更容易吸引顧客“打卡”。
?
? 國內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餐飲行業正顯現出暖意。曾經的餐飲主要滿足味蕾,現在還要在智能、服務、視覺呈現、健康等層面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爸腔鄄惋嫛薄爸悄芑背蔀椴惋嫲l展的關鍵詞,改變低質量、低附加價值的勞動結構成為餐飲行業轉型的關鍵。
?
? 在餐飲智能化方面,我國在全球已處于領先地位。據介紹,國內已有多家智能餐飲設備公司,研發的機器設備針對不同行業、不同應用場景,并更新迭代多次,技術漸趨成熟。比如送餐機器人,不僅能夠智能避障,全程智慧化配送服務,還能自主適應多種復雜地面環境,平穩安全運行,實時環境自主預判,雙側行走更靈活。
?
? 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姜俊賢表示,餐飲業的科技理念逐步提升,科技對餐飲業的支持力度持續加大。機器人送餐、全自助無人服務餐廳等智能化經營方式將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餐飲服務中。
?
責任編輯: 李伊琳 賴旭華
送餐機器人突顯餐飲業的智能化
【概要描述】智能餐廚可減少人力成本 還能吸引顧客“打卡”
?
?
? 智能餐廚設備有利于提高效率,減少人力成本。
?
? 據業內人士估算,一個有4層托盤的送餐機器人,一次能夠運送菜品8盤到24盤;在一家約2000平方米的餐廳,用送餐機器人傳菜,從后廚到前廳僅需40多秒,安裝新的設施設備投入200多萬元,但可節省15個左右的人力,一年半左右就可收回投資。一臺用于團餐企業的大型一拖三智能烹飪系統,可以實現蒸煮炒炸等各種烹飪手法,代替3個大廚,成本為25萬元,不到兩年就能收回首期投入成本。
?
? 以海底撈為例,根據海底撈上月發布的2020年半年報,上半年收入97.6億元,同比下降16.5%;凈虧損9.644億元。僅員工成本一項,就從去年同期的36.52億元升至40.74億元,占收入百分比從31.2%增至41.7%。海底撈也在嘗試用科技替代一些可標準化的勞動,比如配菜、傳菜等。根據瑞銀(UBS)的估計,使用機器人可使海底撈減少37%的勞動力,每月節省約17.2萬元。
?
? 智能化的全新就餐體驗受歡迎。無人餐廳、送餐機器人、自動炒飯機,其本身具有的“黑科技”屬性,成為吸引顧客的“招牌”,顧客更樂于拍照互動和分享,也不失為一種營銷方式。記者發現,在大眾點評上,一些使用智能化設備,尤其是機器人的餐飲門店,更容易吸引顧客“打卡”。
?
? 國內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餐飲行業正顯現出暖意。曾經的餐飲主要滿足味蕾,現在還要在智能、服務、視覺呈現、健康等層面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爸腔鄄惋嫛薄爸悄芑背蔀椴惋嫲l展的關鍵詞,改變低質量、低附加價值的勞動結構成為餐飲行業轉型的關鍵。
?
? 在餐飲智能化方面,我國在全球已處于領先地位。據介紹,國內已有多家智能餐飲設備公司,研發的機器設備針對不同行業、不同應用場景,并更新迭代多次,技術漸趨成熟。比如送餐機器人,不僅能夠智能避障,全程智慧化配送服務,還能自主適應多種復雜地面環境,平穩安全運行,實時環境自主預判,雙側行走更靈活。
?
? 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姜俊賢表示,餐飲業的科技理念逐步提升,科技對餐飲業的支持力度持續加大。機器人送餐、全自助無人服務餐廳等智能化經營方式將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餐飲服務中。
?
責任編輯: 李伊琳 賴旭華
- 分類:新聞資訊
- 發布時間:2021-07-16 10:55
- 訪問量:
智能餐廚可減少人力成本 還能吸引顧客“打卡”
智能餐廚設備有利于提高效率,減少人力成本。
據業內人士估算,一個有4層托盤的送餐機器人,一次能夠運送菜品8盤到24盤;在一家約2000平方米的餐廳,用送餐機器人傳菜,從后廚到前廳僅需40多秒,安裝新的設施設備投入200多萬元,但可節省15個左右的人力,一年半左右就可收回投資。一臺用于團餐企業的大型一拖三智能烹飪系統,可以實現蒸煮炒炸等各種烹飪手法,代替3個大廚,成本為25萬元,不到兩年就能收回首期投入成本。
以海底撈為例,根據海底撈上月發布的2020年半年報,上半年收入97.6億元,同比下降16.5%;凈虧損9.644億元。僅員工成本一項,就從去年同期的36.52億元升至40.74億元,占收入百分比從31.2%增至41.7%。海底撈也在嘗試用科技替代一些可標準化的勞動,比如配菜、傳菜等。根據瑞銀(UBS)的估計,使用機器人可使海底撈減少37%的勞動力,每月節省約17.2萬元。
智能化的全新就餐體驗受歡迎。無人餐廳、送餐機器人、自動炒飯機,其本身具有的“黑科技”屬性,成為吸引顧客的“招牌”,顧客更樂于拍照互動和分享,也不失為一種營銷方式。記者發現,在大眾點評上,一些使用智能化設備,尤其是機器人的餐飲門店,更容易吸引顧客“打卡”。
國內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餐飲行業正顯現出暖意。曾經的餐飲主要滿足味蕾,現在還要在智能、服務、視覺呈現、健康等層面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智慧餐飲”“智能化”成為餐飲發展的關鍵詞,改變低質量、低附加價值的勞動結構成為餐飲行業轉型的關鍵。
在餐飲智能化方面,我國在全球已處于領先地位。據介紹,國內已有多家智能餐飲設備公司,研發的機器設備針對不同行業、不同應用場景,并更新迭代多次,技術漸趨成熟。比如送餐機器人,不僅能夠智能避障,全程智慧化配送服務,還能自主適應多種復雜地面環境,平穩安全運行,實時環境自主預判,雙側行走更靈活。
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姜俊賢表示,餐飲業的科技理念逐步提升,科技對餐飲業的支持力度持續加大。機器人送餐、全自助無人服務餐廳等智能化經營方式將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餐飲服務中。
責任編輯: 李伊琳 賴旭華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相關新聞